- · 区域经济评论版面费是多[01/26]
- · 《区域经济评论》投稿方[01/26]
- · 《区域经济评论》期刊栏[01/26]
评论|新一线城市竞逐稳增长,“成都40条”新经(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实现经济增长稳中求进,重点在于千方百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眼扩大有效投资,充分释放消费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 “成都方案” 还具有鲜明的新经
实现经济增长稳中求进,重点在于千方百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眼扩大有效投资,充分释放消费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方案”还具有鲜明的新经济特点。为提升现代产业发展能级,成都将加大制造业项目招引促建力度,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强化企业上规模上台阶激励,对不同领域的企业,上升一个台阶便给予相应的激励。作为新经济研究者,笔者对于其中“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尤为关注。“成都方案”提出三项举措:其一,发挥数字经济平台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搭建协同平台、拓展应用市场,对企业或机构自主投资建设产业链网络化协同平台并对外服务企业数达到200家(含)以上的,按照企业对该项目投资额的20%给予企业最高300万元补助。
一些城市则提出,其所辖各区县可结合区域实际出台配套政策,尽快对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产生更大叠加效应。
除了成都和重庆,其余新一线城市也先后出台稳增长政策。6月2日,《杭州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浙江省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和《西安市扎实稳住经济若干政策措施》在同一天印发,杭州推出52条政策措施,西安则是37项相关举措。
有的城市由市政府统一出台政策方案,有的城市由不同部门分别推出。以南京为例,该市既有《南京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15条”,也有《金融支持南京市经济稳增长实施方案》“28条”。而有的城市相关政策一出再出,比如宁波市在此前稳链纾困助企“47条政策”基础上,近日又出台《宁波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16条”,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政策尽快灌注到市场主体最需要的地方。
在推动文旅体消费回暖方面,成都将推动全市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开展打折优惠活动,支持实体书店、电影院、国有博物馆和经营性演出团体发展,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免费或低票价开放,按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经营补贴;在稳外资外贸方面,提出增强外商投资项目支持力度、降低外资外贸企业经营成本系列举措。
政策措施中,也有不少体现成都特色的。例如,鉴于成都大运会延期到2023年举行,在推动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消费恢复发展、推动文旅体消费回暖等方面,提出支持大运会场馆有序开放,提前释放赛事红利激发消费潜力。
近日,成都市出台《增强发展韧性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成都方案”),全力以赴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组政策措施被称为“稳增长40条”,在财税、金融、产业建圈强链等9个方面加力加度,努力为全国和四川全省扎实稳住经济大盘贡献力量。
稳市场主体是稳经济的基础,瞄准市场主体发力是“成都方案”的首要特点。一是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让利,让其充分发挥保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二是对重点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市场主体给予更多支持,让其发挥稳增长稳预期的作用;三是通过柔性执法、弹性管理、优化服务等方式,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总的来说,是循着靠前发力、适当加力的原则,紧紧围绕稳市场主体,以稳增长保就业保民生。
当前,科创引领、数智赋能成为各地发展经济共性的抓手,并注重发挥区域联动作用和产业协同效能。一方面稳住制造业大盘,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赋能实体经济,协同推进集群化建设、平台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推进产业补链强链,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绿色数字产业新生态,以改革和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齐稳齐升。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
就在6月19日,重庆市发布了稳经济政策包,收录了该市正在执行、含金量较高的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涵盖十大类共128条,惠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旅游业等9个行业领域的市场主体。
文章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网址: http://www.qyjjplzz.cn/zonghexinwen/2022/0621/993.html